创伤,不可绕行
发布日期:2015-10-20 13:54 【关闭】发现内心深处的创伤,才能达到真正的成熟:包括来自过去的悲伤、未实现的渴望、一生累积的哀痛。正如阿姜查所说:“如果没有痛哭过许多次,禅修就还没有真正开始。”
这一段话给我好深的触动,是昨天同时出现两位“坚强”的男士,在不经意间谈起如何静下来、如何有激情。我内心一则喜,能表达出问题来,就出现了契机;一则忧,自己找到突破口突围,而突破口一直被坚强的表相所掩盖着,认识并接纳那些东西,是一段难走的路。 关于“灵性”这个词,有许多如他们这样“坚强”的男士们不喜欢、不愿意触碰的内容:“那些读起来虚无飘渺的理论、看起来不着边际的想法,看不见摸不着,都是闲着没事儿的人的事情。有那个工夫不如睡会儿觉!” 所有的名词都不过是着了一个实相,好让凡夫们可以有个着落去依托去找寻与提升。这是没办法的办法。这只是帮助人们走出困境的途径,不必自己先着了这个名词的相。 还要再拿出这一句话来读: 发现内心深处的创伤,才能达到真正的成熟:包括来自过去的悲伤、未实现的渴望、一生累积的哀痛。 内心深处的创伤包括来自过去的悲伤、未实现的渴望、一生累积的哀痛。作为凡夫,无论你投入怎样的家庭、遇到怎样的父母,创伤都是不可避免的。带着这样的创伤一路行走,用掩盖、逃避等本能的方式保护着自己,时间长了,创伤真的会越来越远,越来越会被遗忘。但是,不是那些创伤不存在了,而是它变换了表现形式一直在我们的身体中、生活中。于是,我们一直坚强的奋斗,也终会在某一时刻折翼,也终会在某一时刻陷入不可自解的圈套。似乎可以找出若干理由来说明这种情况存在的合理性,这就像借口一样永远让我们安逸在这样的循环中。 生命是自然流动的,她不会停滞不前,这样的循环还会出现突破口。当然,不可否认,主动寻找与被动等待,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路程。前面提及的这两位男士,已经站在某个路口张望,他们的理性、坚强与成功既有可能成为突围的强大动力,也有可能成为突围的障碍。生命原本如水流般行走,自然的,而当大脑的逻辑像巨石挡住去路,我们感觉到思维受阻,常用的逻辑走不过去了,大脑出现不会思考、没有空隙的状态,没有感觉、没有激情,好似行走于黑夜和夹缝中。越是理性思维的人越容易出现这样的状况,因为理性的大脑总想知道一路上我们掩盖了什么?绕行了什么?越想知道越难知道。 遇石可以绕行,这也是人的自我保护的本能使然。但水流也会因此越来越小,生命的流动性也会越来越微弱。但无论如何,生命中的总是有暗流在涌动的,那暗流也是在生命的潜能中一直存在的,总会在不经意间闪现,给我们觅见突围的时机。可能会依托在一件事、一个人、或者是一个场景,在一个非常简单、非常容易的瞬间,就突围了。 时髦语之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寻找突破口,那就要回到出发的地方去看一看,观一观来时的路,找一找障碍我们的东西。再回顾一下在每一次选择时我们内心斗争的东西,拿出来晒晒。哦,这样的说法,就好像去做禅了。是啊,禅,本来就没那么高深莫测,生活中处处都可以去体会。 时髦语之二“我想静静!”。“脑子太乱了,啥也看不到啊!”于是,我们需要静静了,不是“我们”,是“大脑”!逻辑的大脑一直在运转,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太累了。会停么?不会。没关系,告诉你一下办法,不要去理会它,让它继续按原有的轨迹行进,我们去开动右脑吧。一直以来,感受性被慢慢压抑、被绕行,甚至被斥责,一直沉寂在角落中,现在该是去看望它的时候了。 这时我们再来读这一句: 正如阿姜查所说:“如果没有痛哭过许多次,禅修就还没有真正开始。” 禅修,一种通达到空寂的状态。在这种状态,感受到不同的世界。让我们停止大脑的运转,让脑细胞休息休息,调动感受性细胞,感知那些不断升起的念头,看它们从哪来,又从哪落下。不断地观察与训练,专注、反复,便行之有效。 开始关注自己的感受性了,如同开启了另一种“人生”,世界大不同。你会看到幼年的自己仍然在那里哭泣,看到身边的亲人温暖的目光、看到在黑暗中走了多年的疲惫的身影……你真的会痛哭许多次,为那个委屈的孩子、为亲人的无助、为那个孤独的身影。继续,原本坚强无泪的你学会了哭泣、学会了拥抱、学会了感动。不,不是“学会”,是“恢复”,恢复了我们生命中原本就有的能量。此时,柔性升起,生命进入通透、强韧的阶段。 柔性,强有力的生命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