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暗中奔跑的你,与谁相约星期二?
发布日期:2015-03-16 07:56 【关闭】金士杰先生在话剧《最后的十四堂星期二的课》的开始就是一段舞姿,将我带回到电影中教授舞蹈的情景。那一段舞姿实在在最初的时候触动了我,留下如此不可替代的印象,影片和话剧依然以舞姿为结束,如同天地间一棵树在风中自由飘扬……
这是一个真实的人面对死亡来临时,给每个人上的课,没有书本上的说教,没有晦涩的字眼,就是一个真实的、正在面对消亡的生命。莫里老人没有掩饰自己的衰弱和病况,他几乎是逼视着自己的肌体如何一部分一部分衰亡的,今天到哪儿,明天到哪儿,步步为营,逐段摧毁,这比快速死亡要残酷得多,简直能把人逼疯。然而莫里老人是怎样面对的呢?
他说:“我的时间已经到头了,自然界对我的吸引力就像我第一次看见它时那样强烈。”他觉得也终于有了一次充分感受身体的机会,而以前却一直没有这么做。对于别人的照顾,开始他觉得不便,特别是那种作为一位绅士最不愿意接受的暴露和照顾,但很快又释然了,说:“我感觉到了依赖别人的乐趣。现在当他们替我翻身、在我背上涂擦防止长疮的乳霜时,我感到是一种享受。当他们替我擦脸或按摩腿部时,我同样觉得很受用。我会闭上眼睛陶醉在其中。一切都显得习以为常了。这就像回到了婴儿期。有人给你洗澡,有人抱你,有人替你擦洗。我们都有过当孩子的经历,它留在了你的大脑深处。对我而言,这只是在重新回忆起儿时的那份乐趣罢了。”
亲爱的朋友,听到这些话,你有何感想?
“当我应该是个孩子时,我乐于做个孩子;当我应该是个聪明的老头时,我也乐于做个聪明的老头。我乐于接受自己赋予我的一切权力。我属于任何一个年龄,直到现在的我。你能理解吗?我不会羡慕你的人生阶段——因为我也有过这个人生阶段。”
余秋雨先生在中文版《相约星期二》中作序:这真是一门深刻的大课了。环顾我们四周,有的青年人或漠视青春,或炫耀强壮;有的中年人或揽镜自悲,或扮演老成;有的老年人或忌讳年龄,或倚老卖老……实在都有点可怜,都应该来听听莫里老人的最后课程。特别令我感动的是,莫里老人虽然参透了这一切,但在生命的最后几天还在恭恭敬敬地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备课。体验什么呢?体验死亡的来临。他知道这是人生课程中躲避不开的重要一环,但在以前却无法预先备课。”
某晚,收到一条微信:我去机场接人,有一段路没有路灯,周围一片漆黑,只有车灯亮着,车飞驰。忽然感到自己的生活也是这样,在黑暗中奔跑,不知道前面的路,就这样向前。
生活,已经成为一种惯性的行为,如同教授的学生米奇一样。因为教授、因为“星期二”,他对工作、对爱情、对婚姻的认识悄然变化着,直到独自一人到教授的墓前继续上无人教授的课。我们每个人却不能有如此幸运的机会,能够有这样的机缘上这样的课,能够在生命的某个节点产生一个转折。借由外界的人和事,都只是手段,只是让我们觉醒的机缘,真正能促使我们改变的,还是自己,让真实的那个自己显现出来,就让那个自己作为自己的终身老师。
教授说:“如果早知道面对死亡可以这样平静,我们就能应付人生最困难的事情了。”
“什么是人生最困难的事情?”
“与生活讲和。”——一个平静而有震撼力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