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阅读经典 >> 修慧

修道上的感性与理性

发布日期:2015-03-13 21:31 【关闭】

       昨天在微博上写到:“放下不是放弃,随缘不是随便,空性不是空无,慈悲不是伤悲。”有很多人问:为什么放下不是放弃?


      这让我开始反思,修道上的感性与理性。


      作为情绪综合体的人类,情绪是我们认出自己乃至认定自己的重要工具——我悲伤、我快乐、我愤怒、我迷惘、我渴望……


      情绪也是我们描述世界乃至构造世界的重要手段——这是我所喜欢的、这是我所厌恶的、这是我所不在乎的……

     

      情绪是我们与我们外在的一切连接的通道,无法令我们产生情绪的,则无法在我们心中呈现,如同无物。


      情绪能带来力量感,力量感证实了存在感。


      当我们要去判断自己是否拥有某人某物时,我们非常地依赖情绪——


      我在乎TA吗?拥有TA能令我快乐吗?失去TA我痛苦吗?


      情绪的变化,是证明“我”与“我所”都存在的证据。


      所以,对于通过情绪读世界的我们大部分人来说,放下,就等同于放弃了。

 

      而对于那些试图追随佛陀,超越情绪的人们呢?


      其实也是藉由情绪而入道的。


      不可否认,信仰、皈依、虔诚、慈悲,爱,这些字眼,因为美好、感性而充满了煽动性。


      而且恰恰是最感性的人,最容易进入精神世界。


      去年底在菩提迦耶,一位宁玛的堪布在雪谦寺讲授佛子行时说道:“你们来到这里,都很想知道,怎么才能拥有不带执着的快乐;其实佛陀更加好奇,你们怎么能够拥有带着执着的快乐?这是佛陀与我们最大的矛盾。” 因为在佛陀眼里,只要还有执着,就没有快乐而言。


      看来,佛陀一点也不感性。


      感性的情绪能够让我们入道,但只有理性的光芒可以照耀我们无尽的道路。


      感性的力量能够鼓舞我们前进,但是只有理想的方向可以引导我们到达。


      感性的“爱”如果不能变成理性的“觉”,我们就无法成就真正解脱,“爱”便只能是轮回里的安慰剂罢了。


      放下却不放弃,其实很难,我们从来不曾真正地放下,甚至也从来不曾真正的放弃。


      就像无执而极乐的佛陀,其实超越了感性,也超越了理性。

 

    (《当你途经我的盛放》扎西拉姆•多多,一个女行者的内心之歌)


  
——用自性之光点亮心灵之灯——

公众微信:微信号中搜索心灵之灯或“xinling-zhideng

“心灵·菩提”微信号:xinling-puti

“菩提论坛”:m.wsq.qq.com/189909283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阅读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