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05 13:46 浏览次 作者:平兰子欣
“我的生活中可以没有你”,就是一句对客观情况的描述。
“地球离了谁都转”,像这样流传的老话,总是一针见血地告诉我们真理。而我们会因听得次数太多而无法从中获得心灵的撞击,没能用这样的老话来指引自己的选择。有些路,就需要自己磕绊着走过来。
或许是源于幼年时与父母的分离,潜意识中有各种分离的恐惧,一直以为需要一个不离不弃之人的完美呵护才可以治愈这种隐形的创伤,而生活却奇迹般地再次出现“分离创伤”。不同的是,这个事件治愈了创伤。原来,创伤是可以开出鲜艳的花!
“境由心生”,心给生活赋予了各种虚幻的色彩,虚幻的房屋,虚幻的爱情,虚幻的浪漫,烦恼与痛苦就在这些虚幻之中产生。每一个当下的存在,都是老天最好的安排,都是我们最好的选择。当下如此痛苦,只是我们未能有智慧的眼睛看到未来的自己,生活在继续,心灵成长也在继续,没有退路,更无处可逃。
想象中的那个治疗办法——一个不离不弃之人的完美呵护,那只是因为缺失而带来的渴望和欲求,毕竟向外无法求得心灵的解药。倘若这种渴望与欲求过多,更容易导致再一次创伤。带着这些创伤在关系模式中,恋情与婚姻有可能屡屡挫败,每一段关系都在重复相同的模式。每一次重复就有可能带来二次创伤。
在那个创伤的地方,是开出鲜艳的花,还是产生二次创伤,取决于什么?
我相信每个人都拥有世界上最伟大的能量——自我疗愈能力,但由于我们的敏感度从小被破坏,成年后的自我疗愈能力需要再次被唤醒。
“很不幸的是,你的敏感度已经被破坏了,因为从你出生到死亡的那一刻,你一直都被指使着去做这做那。你的老师、父母、社会、宗教、传教士以及你自己的野心、贪婪、嫉妒,都在对你说‘做’或‘不做’。你必须非常用心,你才能不受这些‘做’与‘不做’的限制,才能保持敏感,然后才能自然地不去伤害别人、不乱丢纸屑,也才会把路上的石块移开。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替你增添一些头衔,而且要把你这种用心的精神唤醒,你才会成为一个敏感、机警而良善的人。”(克氏)
能够保持敏感度,又不被外界所刺伤,这个尺度就是我们要经历的磨练。就像前几日发出的问题:佛陀是理性还是感性的。当我们能超越理性和感性,那便是随性自然的状态,创伤与疗愈也就无从谈起了。
“我的生活中可以没有你”,当你没有任何情绪地表达这个意思的时候,想必你已经经过了那个失去“你”的生活,开始懂得或进入没有依赖和欲求的日子。
【作者:平兰子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