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爱而喧嚣,有情则寂静

无爱而喧嚣,有情则寂静

2015-10-20 13:51 浏览次 作者:平兰子欣

 

「宋瓷」古陶瓷艺术空间

 

无爱而喧嚣,有情则寂静。

 

这个世界太喧闹了,因为无爱吗?是吧,现在是个缺乏爱的时期。心理师、灵性师一直重复要爱自己,爱家人,爱孩子。甚至在宣传语中这样说:爱自己,再爱自己,还是爱自己。如此强调,那一定是爱已经跑离了我们。

 

无爱而喧嚣

 

 

记得有一个比喻:为什么吵架的人会那么大声音说话?因为心离得太远了,只有大点声对方才能听见。而实际上,争吵时,即使撕心裂肺似乎也难以达到和解,反而在经过平静后,心平气和的方式却很容易相互妥协。


对比来看,恋爱中的人儿耳语都是甜蜜的,一个眼神都能传递情意,这个时候他们是一体,两颗心是合一的。这个时候很容易达到共识,而且没有什么委屈。

 

爱与不爱,一目了然。但似乎又没那么简单。前面那个撕心裂肺争吵的双方,有可能曾经就是恋爱中那甜蜜的一对儿。当事人自己是不是也会在静思的时候不解:生活的轨迹如何走成了这样?从什么时候把心包了起来?心的隔膜能不能剥去?

 

 

有情则寂静

 

 

这样举例,并不表示爱与不爱的问题只限于感情关系,因为爱的问题首先面对的是自己,而后才产生出恋情关系、亲子关系、工作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所以,我们先收回向外观看的眼睛,来观察观察自己。我们的内在是不是也是躁动的,这种躁动与迷茫是交织的,是什么扰乱了清净之心?

 

老子在二千五百年前观察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我们也可借此来审视自己的躁动来源:钱?物?房?车?权?色?抑或是被美化的“ 自我价值 ”?有很多文字评述这些,似乎大家也都明白这个道理,只不过天性中就有的贪欲一直在扯拽着我们往下坠落。

 

人心躁动,那社会就一定是喧嚣的。我们公认大自然是博爱的,但她永远是无声;水至善,她也是无语的啊!我们连爱身边最近的一个人都会那么喧闹,怎么可能有博爱之情呢!

 

归根曰静

 

 

爱自己,从静开始吧。“ 浊以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 ”静下来,恢复清净自性,什么是爱,怎么爱便慢慢显现。很有可能,那时所显现出来的对爱的认知,与我们平时用脑子想出来的差别很大呢。

 

今日读书群内晨读《老子》第16章言:致虚静,守静笃。又言:归根曰静,是谓复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