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碎片
[36] 迁就,不是善良和伟大
有太多的时候,我们以为牺牲了自己迁就了别人,认为这是自己人性中的善良和伟大。而长期的“迁就”就会形成不良的习惯模式,双方一定是不舒服的状态。承认人与人的差异,做优势互补,懂得自己与对方的位置,才能形成愉悦的关系状态。
[35]如果……
如果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那何来埋怨与计较;如果每一个相遇都是久别重逢,那何来怒目与相向;如果自然是最美的姿态,那前面所说的埋怨、计较、怒目和相向,也都是自然的色彩。呵呵,所以,什么也别说了。。慈悲的听着,看着,就好了。
[34]合十
合十那一瞬,包含谦卑,内敛,皈依,安静在其中,把一切回归内在,由内而发的宁静散发着巨大的能量。
[33]读懂之后
如果你读懂了岁月,就会欣然于岁月留下的痕迹;如果你读懂了生命,你就会成为别人的一本书。已无须抽离审视自己,才是全然的相融,与完无无二。
[32]我们是岁月留下的印迹
当我们把自己与岁月分离开时,我们会望见时光的流逝,也望见此刻自己的圆满。我们的圆满就是岁月留下的印迹,我们就是岁月!
[31] 为什么总是不经意地炫耀自...
心亡即“忙”,一直“忙”得不行的人们,别忘了自己的“心”,别让外在的忙碌掩盖内心的空洞,空虚与虚空不是一回事。
[30]你所见的我,就是你自己
如果你见我的人,看出我修佛,那我说是你心中有佛,而我还未曾读多少经书,尚未解其义;如果你见我的文字,看出我的经历,那我说是你的经历在那文字中,而我只是念头多多的凡人一个;如果你见到我眼中的沉寂,那也是你心底的默然你所见的我,就是你自己啊!
[29]一切不可“谋”
许多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正是在告诉我们:无常常在。世界瞬息万变,我们也需“瞬息万变”来适应合拍。无论“阴谋”与“阳谋”,凡“谋”便含“心机”。一切不可“谋”!
[28] 预见与静观
当预见到事情必将发生,也只能静观其变。该走的路不能挡,该到的磨难不能拦。在结缘与了缘的路上,没有什么不应该发生。
[27]来与不来……
逐渐走向成熟的人们,会让自己生活得漂漂亮亮,静静地等待最美的相遇。并深知,来与不来,都是机缘。
[26]以什么方式去爱
任何一种情感关系,基础是缘,处理好靠无条件的爱。任何带有个人目的的情,都会带来伤害,甚至以失败告终。 以对方需要的方式去爱,还是以自己的方式去爱,是我们要审视自己行为的标准。
[25]独自远离
选择独自远离,不要责怪别人不喜欢你,是因为你不喜欢他们。
[24]你的内心依然纯真和柔软
因为你不再相信人与人之间的纯真,所以你收回了伸出的双臂,自己的坚忍和独立让你拥有了一个看起来坚硬的外壳,从此不再奢求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你始终如一的用自己的标准对外,不管外界如何,你的内心依然纯真和柔软。不管是谁在最初伤害了你,理解他们吧,这就是你要经历的磨难。不要怕,慢慢剥去硬壳,没有谁想要伤害你,别人也有如你一样纯真且柔软的心,外面的世界有更多的精彩。
[23]别让身体的劳碌掩盖内心的迷...
我们一路走来,追寻物质带来的安全感,却发现物质的追求似乎永无止境。疲惫不堪的身心需要停下来,好好找找最初出发时的自己。在奔波的同时别忽略感受,别让身体的劳碌掩盖内心的迷茫。无论生活给了我们什么,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若真如此想,便也就能活在当下,恢复自性如水。
[22]一颗清澈的心
从小到大,我们在不断地尝试中理解着生活,理解着活着的意义与价值。无论外界如何变换,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一颗清澈的心,在自己的每一个选择时,她都会显露,或许迫于无奈,我们做了违心的决定,但总会在未来有某个时刻,用某种形式抚慰那颗心。
[21]加加减减
从简到繁,再从繁到简,加加减减。了解“天葬”那篇文章的朋友,是否能想见到所描述的场景,是否能静心到有所感悟。一位朋友陪伴癌症的父亲走完最后一段路,在弥留之际,给父亲看墓地的照片,让他安心,可父亲的一句话却警醒了他:“有什么用!”。一句话便深刻印心的话——裹尸布上没有口袋。佛家中讲了脱生死,不仅是一个修行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只有看透生死,才能在当下的生活中寻求到平静与安详。也只有时刻平静与自己相处、与世界相处,才能修成正果。
[20]在冲突中认知自己
生活就是一门功课,平静的喜悦是目标,在通向这个目标的路上,我们往往因为现实中无法随心的选择而无奈、无助。现实与理想中的差异,也反映出我们自身的内外冲突。在这种冲突中可以再一次认知自己。
[19]放下时钟的摆动
人类发明了钟表,记录时间。人们因此而比动物们更珍惜生命和日子了吗?人类的身体反而已经失去了感知自然的能力。什么时候我们可以放下时钟的摆动,坦然地接受日升日落与悲欢离合,随着自己本心而动,允许一切如其所是啊。
平兰子欣
日子就是这样平平常常、清浅淡淡,放下那些美好的记号,诸如宽容、上善、随缘,也都放下,就只是这样过后无痕、不喜不悲的地分秒中行走。莲花正悄悄地开放。
[17]免疫功能
“随着修行的深入,慢慢地你的心就能远离一切相状,形成一种“免疫功能”,就能清净自在。”这种免疫,不是闭上眼,捂住嘴,掩住耳朵,而是于相离相,诸相如风掠过,未留一丝。
上一页
2
/
3
下一页
导航
碎片
推荐
论坛
留言
全站导航
阅读经典
疗愈
启智
修慧
美文
心灵之灯
爱的密码
觉知生活
诗意空间
时光掠影
读书时间
读书时间
每日阅读
连载
美图映心
美图映心
菩提心语